中外专家:寄宿制学校促进高原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外专家:寄宿制学校促进高原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月28日 07:4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10月27日电(记者卢友毅)“寄宿学校教育与高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7日在四川省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就寄宿学校教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与会的国内外专家认为,中国本土教育具有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有利于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罗子亚表示,藏族寄宿学校是在尊重民族文化、适应特殊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方政府就开始探索适合牧区的教育形式,如马背小学、帐篷小学等学校管理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寄宿教育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中国公共政策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西藏的寄宿学校与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寄宿学校有着根本的不同。他说,在韦斯在国际国家,寄宿学校往往为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提供精英教育。在中国,公立学校系统中的寄宿学校主要针对家庭,政府提供大量补贴,帮助更多偏远地区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柯玛凯多次走访西藏等地的学校。他说,寄宿学校住宿条件较好,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促进了沟通和了解。 “我听一位藏区的学生说,同一个宿舍住着七名学生,其中四名是藏族,三名是汉族。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唱歌,一起跳舞,这种相互了解非常有意义。”卡尔加里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郭晓明认为,寄宿学校在教育系统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他指出,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来衡量寄宿学校教育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以确保资源投入更具可持续性。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寄宿学校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原和民族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教育的可及性和质量,而且促进了多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探索我国寄宿制学校教育,对于促进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编辑:项小斌)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