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谨防“抓老人”的AI培训(关注)“超火爆的AI培训,让老人也能焕发第二春”“无基础进入AI圈”“创建热门账号立马变现”……这些诱人的口号,都是在线AI培训机构发出来的。近日,有读者反映遇到了一种“坑害老年人”的新骗局。他们打着训练AI的幌子,实际上设置陷阱并高价出售。许多想要学习新技术并了解最新情况的老年人都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刘读者,年纪大了,不能干体力活,想学习新技能养家糊口。 “就算大家都退休了,只要学会AI,就可以拥有第二职业!”我被t吸引了“叶石教授”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免费AI培训,利润分享”广告。 “他们答应我分成80%,公司分20%,而且免费教我,我只要交1580元押金就可以上课,学不成的话全额退款。”老刘经不住诱惑,付了费用。令人惊讶的是,实际情况与他们宣称的大相径庭。老刘被拉进了一个1200多人的企业微信群。群里有些人自称“老师”,但他们不教授任何实用技能。老刘通过微信客服询问详细的学习方法。客服回复只是简单地表示,只要按照说明操作,提交一件商品就可以赚20元,每天的收入可能会超过200元。 “‘老师’从不露面,他所谓的指示只是重复如何激活的建议一个帐户并增加关注者。更让刘先生困惑的是,“老师”在群内不统一回答问题,只接受个人信息。此外,群内成员之间的私信也被禁止恢复,一经发现就会删除。不仅如此,微信群里,一个自称“北京学分院教育系主任莫青”的人声称,只要支付3299元“获得”,就能获得更多股份。开始”,引用“选择‘秘密门徒’”。 “群里有60多人交了这笔钱,听说他们收到的唯一教育内容就是一系列视频课程链接,而且视频质量很差。”老刘说,“群里的人都说根本学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事实上,据短视频平台专业人士介绍,即使老年人学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内容不会受到任何推荐甚至观看权重,更不用说推送了,因为这违背了发布平台所倡导的最初原则。系统可以轻松判定AI技术生成的图像和文字是否抄袭,可能导致账户异常。就算你运气好,每天的收入也不过几块钱到十几块钱。这些用作宣传的有吸引力的利润故事几乎没有可信度。无独有偶,湖南省株洲市的读者赵阿姨举报称,北京爱好课堂科技有限公司正以“免费学AI”为名,在网络上宣传“边学AI边赚钱”。报名后,我参加了免费试听课程。班主任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时总是说:“年纪大的人都可以开始使用,学会了就能赚钱。”然后公司要求红学生需缴纳初始学费2680元。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频繁展示群里高收入学生的截图,并反复宣传“人工智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是改变你未来生活的绝佳机会”。在这种环境下,大多数学生续签了第二门课程的注册。然而,乔阿姨和同学们一一查看,却发现,承诺的“一对一”教学,在近200名学生面前,竟是一位“老师”。 “很多60多岁、70多岁的人为了补课,熬夜学习,有的瘦了7、8斤,我们不但没有赚到钱,还没有人回答我们的问题。”赵阿姨说,“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有的是退休工人、农民,存钱并不容易。”意识到情况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很多人要求退款,但公司没办法。最后,举报人被举报了。下层签署协议,承诺不通知其他学生,也不向媒体投诉,并获得500元退款。记者发现,这些培训的共同套路是,一是在宣传中,通过宣传学习人工智能可以振奋老年人的思维,帮助他们避免与社会隔离来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二是在免费或1元试听课上,呈现出许多“月入一万元不是梦”等虚假例子。饥饿营销策略被用来鼓励老年人冲动消费,比如“空间有限”和“折扣即将结束”。 “让老年人付费参加AI培训课程,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河南建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敏新提醒,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谓的低投入高回报所迷惑,克制冲动。请理性消费。 “如果您需要报名参加大学您必须与对方签订有效的书面或电子合同。最好让你的孩子帮你审核一下条款,为以后维权打下基础。”平台负责直播信息和短视频内容的审核,也有源头监控能力,应该履行主体责任。刘明星认为,平台一方面要按照《互联网主播行为准则》规定的直播资质准入要求,进行相关行业主播的资质选拔和注册,同时要进行重要监管严厉打击老年人直播销售课程的违法言论、自营交易等行为,同时建立退货退款机制,促进老年人权益保障。”《人民日记》(2025年11月12日,第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