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水从哪里来?这一重要发现带来了新的想法。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对嫦娥六号月壤样本进行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的一种名为“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碎片。这些废物富含水和其他成分。该研究为未来研究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21日发表在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研究人员表示,科学调查的重点是嫦娥六号的2克月球土壤样本。他们恰好发现了七种富含微碎屑的橄榄石。这些微碎屑是 CI 型碳质球粒陨石陨石祖体的结果,落在月球表面,熔化,迅速冷却,然后结晶。 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母体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太阳系外,富含水和有机质等挥发性成分。通过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月球表面此类陨石的比例远高于地球上。这一发现不仅表明来自小行星带的物质可以前往太阳系,而且对于解释月球表面水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表示,先前在月球样本中检测到的具有正氧同位素特征的水很可能是此类陨石撞击的结果。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林曼表示,关于月球水的来源有多种假说。有人说它来自原来的位置,也有人说它是由彗星或彗星带到这里的。陨石。现在人们发现这块陨石富含水,而许多类似陨石的发现意味着它对月球水的贡献被大大低估了。科学团队必须进行更多研究来量化此类陨石产生的水量。 (央视记者 帅俊全 楚尔佳)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